2013年5月7日 星期二

寶吉和社區協力農業


何謂社區協力農業

社區協力農業 (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)最早是日本、瑞士和德國在1960年代不約而同所提倡的農業經營概念,最初為喚醒大眾對於食物安全性的警覺,以及對抗都市化啃食農地的危機。社區協力農場的經營,立足於確保農民收益、和消費者共同分擔生產風險,避免賣相不佳於產地就丟棄的食物浪費,以及消費者願意支付可真實反映種植成本的價格,作為支持對土地友善的耕作方式。發展到現在,現代社會當前的糧食安全問題、國家糧食自給率議題、石油能源短缺、生態保育浩劫、現代人對於土地的漠然,以及農村的破壞等等,這些生活中各層面的危機,都可以從社區協力農業的經營模式,找到適合在地的解決之道。


CSA的發展方式是很彈性的,可以單純是一個新鮮農產直達消費者的農場運作方式,也可以是依據當地人文和地理環境,甚至是在地的文化資產,發展出不同面貌的農場經營模式。2010年成立的彩虹農場,即是以CSA,讓穀東們共同分擔風險、共同種植,和共同享受收成的方式,支持在農場裡實驗的樸門農法。現在,農場仍以CSA運作,但跨大成農莊,更希望納入客家文化,讓寶吉的發展更多采多姿。



產地連結

現代人買菜的場所大多在菜市場或超市,不過隨著日漸惡化的食品安全問題,越來越多人必須仰賴各種認證標誌。但也開始有另外有一群人,直接向生產者買菜,久而久之建立起互相信任的關係,生產者可以無後面銷售之憂專心種植,消費者則願意和生產者共同負擔風險,以得到新鮮安全無毒的蔬果為回報。然而更重要的,是希望消費者可以透過這樣的方式,重新讓自己和土地建立連結。我個人則相信,若人在童年時期有大量的自然或鄉野的生活經驗,將有助於日後人格成長,因此更希望小朋友可以來田裡走走,玩玩泥土,觀察植物和動物,甚至是在田裡幫忙或回家後在廚房幫忙料理,都能對孩子產生很大的意義。

就讓人從每天最重要的事情-食開始,慢慢了解一日之所需背後各種機制運行的方式吧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